第一章(聊斋系列) 连城-《我在诸天寻宝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方法?”乔生愣了愣:“什么方法?”
    “乔兄仔细想一想,古今往来,凡高中状元者,有几个是出了名的大才子?有几篇传世佳作?”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    乔生仔细回想了一番,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。
    “这么说吧,朝廷科举,并非选拔才子,而是人才,能够治国的人才。
    人们通常用状元之才来形容一个人文采出众,这有失偏颇。
    实际上,古今著名的大才子,大儒,几乎没有一个是状元。
    他们输的不是文采,而是策论。
    而朝廷,最看重的正是策论,包括殿试之上,也不会考什么诗词歌赋,都是考策论。
    所以,想要高中,不是一味的埋头苦读就能考中的。
    不少读书人以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为荣。
    当然,如果不求功名,当然没问题。
    但要求取功名,只埋头读书,又怎知天下大势?
    不知天下大势,又如何能够写出令考官满意,让朝廷满意的策论?
    又如何为官一方,治理朝政?”
    一通长长的话,令得乔生陷入了沉思。
    的确,他以前太过依赖书本了,在写策论之时往往也是根据前人之言而论,却很少有自己的见地。
    这是因为平日里见识太少了,只知读书,却很少去关注天下大事,故而也只能纸上谈兵。
    想通了这一点,乔生由衷拱手道: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,许兄果然高才,相信来年必定高中。”
    许长安不置可否,他可没打算在这个世界考取功名。
    聊了一会,许长安突然问道:“对了,听闻史举人有个女儿名叫连城,貌美无双,知书达礼,多才多艺……”
    闻言,乔生不由笑道:“难不成许兄喜欢连城姑娘?”
    “也不是,只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。
    连城姑娘到了出阁之龄,想要自己择婿。
    史举人疼爱女儿,应允了她的要求,过几日史府便会公开选婿,挑选有文采之人,不知乔兄可否有意?”
    乔生迟疑片刻,反问道:“那许兄呢?”
    “不瞒乔兄说,我也很欣赏连城姑娘的才华,只是已有婚约在身。”
    “原来是这样,连城姑娘乃大家闺秀,自是不可能做妾。”
    “对!不过我觉得,乔兄可以去试试,如能迎娶佳人,必是一桩美谈。”
    “多谢许兄告知。”
    其实,乔生早就听闻过连城姑娘的名字,知道她是个才女,只是以前不敢多想,毕竟门不当户不对。
    但现在听许长安一说,史家并不限门户,只以文论人,那倒是可以试一试。
    数日后,史府果然开始公开择婿。
    要求也不算苛刻,年龄十六以上,三十以下,未婚,读书人。
    只要达成这些条件,无限贫富皆可。
    于是,乔生兴致冲冲来到史府。
    进入院中一看……已经来了不少人。
    不久后,史举人拿出了一幅刺绣,说是女儿亲手所绣,名为“倦绣图”。
    以此刺绣作题,要求每个求聘者题写诗词,以便从中挑选中有才学的女婿。
    至于家境,史举人并不看重。
    反正他膝下只有连城一个独生女儿,就算女儿嫁了个清贫书生,大不了娘家资助便是,总之不会让女儿过苦日子。
    乔生一看那副刺绣,便为之赞叹,当场写下了两首诗。
    一首乃就图题诗。
    诗曰:绣线挑来似写生,幅中花鸟自天成。当年织锦非长技,幸把回文感圣明。
    而另一首,则是赞美连城的:慵鬟高髻绿婆娑,早向兰窗绣碧荷。刺到鸳鸯魂欲断,暗停针线蹙双蛾。
    或许是前世有缘,连城一看到乔生写的诗,便认定了这就是自己心仪的夫君。
    但,史举人却相中了另外一个书生。
    虽说史举人不计较对方的家世,但经过暗中打听,他相中的那个书生家境富有,文采也不错,自然而然,他会倾向自己的眼光。
    父女二人因此产生了争执。
    连城闷闷不乐,父亲之前明明答应让她自行择婿,结果又出尔反尔,于是便闹起情绪,将自己关在闺房。
    “小姐,你多少吃点东西,别把自己饿着。”
    丫鬟锦儿倒是忠心,不停地在房间相劝。
    “没心情……”
    “小姐,其实我已经出去打听过了,也见过乔公子……”
    一听此话,连城顿时来了精神,急急问:“乔公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?快告诉我。”
    锦儿调皮地笑了笑:“小姐先吃东西,吃完了锦儿就告诉你。”
    “死丫头,看我回头怎么收拾你……”
    说归说,连城还是多少吃了一些。
    第(2/3)页